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上,全面摸清“碳家底”进而进行碳资产管理,是企业迫切需要迈好的一步。从而衍生出新兴职业“碳排放管理员”! 弘成教育小编整理分享,仅供参考!

  多人已经知道,碳是二氧化碳,但可能并不知道我们是如何获得碳排放量的。事实上,它不是实地测量出来的,是根据生产原料、流程计算出来的。而至于碳中和的钱要怎么挣,可能大家也还在迷茫中。

  从开始关注碳中和开始,这些年,眼见做碳核查、碳中和咨询的朋友越来越忙,但针对碳中和其它项目的投资却并不怎么热。

  一个已经投了碳核查公司的投资经理说,他们之所以投,是响应政策,丰富投资组合,并没有很看好。每年都会有第三方公司接政府订单,去目标企业核查碳排放量。这是个不错的生意,但问题在于,全国的碳核查是在差不多时间同时开始的。于是,核查季人不够用,吃不下订单;非核查季没业务做,养不起核查员。

  一个碳中和行业研究员的观点更朴素,吃饭都困难,哪儿还有空谈环保。他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但是恰恰相反,我一直都不觉得碳中和是吃饱之后考虑的环保话题。它之所以拥有这么高的战略地位,是因为它本质上是能源自主问题。

  中国2021年进口了5.13亿吨,占全国需求量的72%,对外依存度极高。买石油,要用美元。用美元就会受制于美国。用美元的国家,都在为美国印美元买单,“美元加息 - 美元回流 - 被投资国资产价值下跌 - 美元重新回来抄底”就是典型的美元剪羊毛大法。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美元霸权的保证是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霸权的保证是石油。有人说,基辛格最大的功绩是让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卖石油,只收美元。

  虽然2022年3月,沙特在考虑卖原油给中国时表示可以接受人民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成果。但它背后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第一、中国每年买走了沙特25%的原油;第二、中国和沙特从2016年就开始了漫长的谈判。

  人民币买原油当然是解法,但美国不会答应,所以沙特何时、接受多少人民币仍是个未知数。更直接的解法是,中国降低对石油的依存度,同时大力发展自己具有技术优势的光伏、风能,既降低能源依赖,又推动产业迭代。

  燃烧,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来源。所以,碳中和最直接的导向是少用化石燃料。直接卡能源供给肯定不行,但通过限定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多了可以卖,缺了可以买,不仅能促使企业以最优成本寻求清洁能源,还可以培育一个繁荣的金融市场,带动就业,产生财富。

  碳汇交易与开发

  二氧化碳经过吸收、认定后,可以被交易,这种可以交易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碳汇。高能耗行业,比如电力、钢铁是最先受到碳排放限制的,也是最重要的碳汇购买者。一方面,工艺、原料改进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碳价还比较低,直接购买指标成本可控,广东碳交易比较活跃,价格比其它市场略高,但每吨碳也就在80元左右。

  什么人在卖呢?一类是囤货的。2015年广东的碳价格十几元一吨,现在七八十一吨。买了就趴着不动的话,现在也是500%+的收益了。据业内消息,2021年诞生了首个通过买卖碳汇年入过亿的个人。除了个人,也有企业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专门从事投资。

  一类是专注碳汇开发的。开发碳汇和挖矿很像。举个例子,树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把一片荒地变成树林,就会产生额外的二氧化碳吸附作用。如果再满足产权清晰、面积足够(一般来说1万亩以上)的条件,那就可以根据国家认可的计算方法,获得碳汇权证,进入碳市场交易。

  除此之外,比如把二氧化碳捕捉、封存,也能开发出碳汇。这一块,硬科技创新是可以长期关注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全球流行下,外部经济形势令人困惑。此外,在过去的两年里,没有一个风口行业能够将猪吹向天堂,只有商业模式才能立足。但可以预测,碳中和将为供给侧创新带来更多的巨大机遇。同时,原本利润微薄的公司和碳指标成本可能不盈利。有三种类型的企业将如鱼得水。

  弘成教育为联合会指定官方授权培训机构,为学员提供碳排放管理员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成绩查询,证书领取,模拟试题等信息咨询服务。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