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如何
2022-09-26 行业动态碳排放管理员报名、考试、查分,免费短信提醒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上,全面摸清“碳家底”进而进行碳资产管理,是企业迫切需要迈好的一步。从而衍生出新兴职业“碳排放管理员”! 弘成教育小编整理分享,仅供参考!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如何呢? 2011年我国碳市场试点工作启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成为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2016年底,四川与福建的碳市场也正式开业,我国试点地区增加至9个。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交易需求,试点地区进行了碳债券、碳基金、绿色结构存款、碳配额场外掉期、借碳交易、碳配额远期等创新实践。以绿色债券市场为例,自2016年启动以来,其年发行规模保持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2020年达2786.62亿元,截至2020年末绿色债券存续余额达到8132亿元,位居世界第二。《碳中和债发展报告2021》显示,到2021年9月末,碳中和债累计发行192只,募集规模达1904.72亿元。2017年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正式启动,并于2021年7月正式上线。
与其他金融活动相比,碳金融具有以下四点特性:
1.公益性:碳金融市场的功能是为了维护气候公共利益,而非追求经济效益。
2.专业性:碳金融要求从事机构、个人具有传统金融之外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资质,包括碳排放配额总量目标的确定、配额的初始分配、配额管理,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报告、核证等。
3.跨行业性:碳金融市场的主体广泛,包括政府、排放企业(单位)、交易机构、核查机构、监测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碳金融产品具有多样性,包括碳现货、碳期货、碳期权、碳保险、碳证券、碳合约、碳基金、碳排放配额和信用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金融产品形式。
4.国家干预性:碳金融市场自创建到运行需要国家干预,
推动碳金融发展的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金融工具促进碳减排已逐步成为共识。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碳金融的范畴涵盖两个层面:狭义层面,指以碳排放权为标的资产的碳交易市场;广义层面,泛指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配额及其金融衍生品交易,也包括基于碳减排的直接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中介机构提供的金融性服务等。
电网企业在推动碳金融发展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方面,电网企业作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枢纽,与发电侧和用电侧都保持着密切联系,能够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在减排、融资、保险、交易等方面的业务诉求,且电网企业在上述业务领域拥有专业化运作的企业平台和人力资源储备,能够运用碳金融工具赋能上下游碳减排领域,助力实体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另一方面,电网企业拥有全社会分行业、不同用户的海量用电数据,依托数据的及时性、精确性、覆盖面广等优势,实现对碳排放的精准监测、核算。
电力行业是碳排放最大的行业。电网企业应充分发挥国家队、主力军作用,依托数据、业务资源等优势,利用碳金融的杠杆效应推动全社会碳减排工作,服务我国能源行业向清洁低碳转型,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向“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弘成教育为联合会指定官方授权培训机构,为学员提供碳排放管理员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成绩查询,证书领取,模拟试题等信息咨询服务。欢迎咨询!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