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上,全面摸清“碳家底”进而进行碳资产管理,是企业迫切需要迈好的一步。从而衍生出新兴职业“碳排放管理员”! 弘成教育小编整理分享,仅供参考!

  履约是基于第三方审核机构对控排企业进行审核,将其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所获得的配额进行比较,配额有剩余者可以出售配额获利或者留到下一年使用,超排企业则必须在市场上买配额或抵消,并按照碳排放交易主管部门要求提交不少于其上年度经核查确认排放量的排放配额或抵消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碳排放配额都是通过控排企业或行业的历史排放量采取平均值的方式确定配额发放额度,那么既然配额是免费发放的,为什么会有履约的风险?

  根据北京地区《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试行》 :

  一、控排主体未在迁出、解散或者破产清算之前完成履约义务的,按照市场均价的3倍超出其配额许可排放总量未履约量罚款;

  二、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足额配额或者核证自愿减排量履约的,按照市场均价的4倍超出其配额许可排放总量未履约量罚款;

  三、虚构、捏造碳排放或者统计指标数据、虚假报告的,按照市场均价的5倍超出其配额许可排放总量未履约量罚款;

  那么按照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试行办法,根据目前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均价格:75元/吨计算,控排企业如超出10万吨碳排放量,未如期进行履约的,将面临的罚款金额为:3000万元。我相信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这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对于超排企业来说,企业是需要发展的,随着订单的增加,生产量上涨,加上生产设备的老化、能耗的增加,那么带来的碳排放量同样也会增加,临近履约期,分配的配额就不足了,届时,未能按时按量履约,就将面临高额的处罚。

  反之,对于通过节能减排改造、能源转型的企业来说,减少了碳排量,短时间内也许面临的问题是高额的改造成本以及自愿减排项目(包括光伏、风力、生物质发电等)的投资成本,但长期来看,一方面减少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利润率,另一方面,每年剩余的配额,可以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给超排企业,从中获取一定的报酬。

  那么,作为控排企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碳资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的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碳减排路径建立系统化的碳资产管理

  (1)企业内盘查、核查,确定核算边界,识别碳排放源,收集平均数据,计算碳排放,从上之下做到内部能耗管理实时把控。

  (2)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速完成能源转型,从生产生活、包装、仓储、运输等方面逐步进行,降低企业碳排放量,形成良性循环。

  (3)建立碳交易管理机制,研究国内外碳市场政策、法规和交易模式,建议预测和对冲管理系统,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完整的实现路径和碳资产管理基础。

  二、优化碳资产配置

  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和成本问题,有部分企业继续排放。但是需要将排放量最少化,为此需要通过资源的配置和碳交易市场的对接形成碳资产的有效匹配。在碳交易模式下,企业必须重视碳资产管理,如果简单履约而忽视碳交易的金融属性,会增加巨额履约成本, 将“资产”变为“负债”。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资产现状,针对碳汇产品及各地对冲机制情况,合理规划碳资产配置,减少履约风险。

  三、投资自愿减排项目,丰富碳资产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国家发改委《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开发国内自愿减排项目、参与自愿减排交易提供明确指导,控排企业除了继续挖掘CCER项目开发潜力,还可探索新的方法学、拓展减排项目领域,丰富自身碳资产储备,一方面可作为履约冲抵,另一方面,未来随着全国碳市场逐步成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将逐步被纳入碳市场,而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也将是大势所趋。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尤其是参与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不仅可以为碳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流动性,也将促进碳市场与碳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充分重视“碳资产”价值管理,加强碳交易“碳资产”管理意识,将是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仅有2200多家电力企业,未来建材、有色、造纸、化工、钢铁、石化、航空等共八大行业也将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着管控力度加大、碳交易市场的扩大,企业加强碳资产管理的意识尤为重要,资产无形,却影响着社会生产发展的方方面面,金融属性是碳市场发展最关键的一环,“碳资产”的地位,无疑是无可撼动的,管理好“碳资产”将是企业必然的选择。

  弘成教育为联合会指定官方授权培训机构,为学员提供碳排放管理员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成绩查询,证书领取,模拟试题等信息咨询服务。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