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联合发布煤控研究项目最新报告——《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山东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研究》(以下简称《山东电力转型报告》)。根据报告,山东省电力行业碳排放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峰,煤电装机和发电量在“十五五”期间将保持在平台期。


数据显示,山东是全国第一煤电大省,装机容量占全国的9.5%。2020年,山东以煤电为主的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达4.13亿吨,占全省碳排放的比重约为44%。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办公室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作为电力生产和消费大省,山东是全国碳排放最高的省份,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双碳”之道任重道远。研究山东电力行业转型路径不仅能帮助本省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对于其他省份的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山东电力转型报告》对山东电力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结合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未来山东用电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同时还对山东省风电、太阳能、核电、抽水蓄能等各类电源的发展潜力以及山东省“外电入鲁”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在山东省能源规划的基础上,《山东电力转型报告》设置了“常规政策”和“清洁能源”两个情景。在常规政策情景下,山东煤电在2025年达到装机峰值,峰值为11182万千瓦,较2021年装机增加546万千瓦;在清洁能源情景下,山东煤电在2023年达到峰值,峰值为10777万千瓦,较2021年装机增加141万千瓦。在两种情景下,山东煤电都将在“十四五”时期达到峰值,但清洁能源情景峰值年份较常规政策情景提前2年,峰值规模减少405万千瓦。


因此,《山东电力转型报告》认为,现有的电力发展模式和路径能够满足电力“碳达峰”的要求,即依靠省内风电、光伏、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和“外电入鲁”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电力行业的“碳达峰”。


根据《山东电力转型报告》,2030年以后,如果继续沿用“常规政策”情景下的路径,到2060年山东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仍将超过1.3亿吨,但是如果采用“清洁能源”情景下的发展路径,2060年,山东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降低到0.5亿吨的水平,有更大可能实现“碳中和”。


《山东电力转型报告》建议,在清洁能源路径下,一是山东应严控新增煤电项目,不再审批新的普通商用煤电机组,规划的1000万千瓦煤电全部采取“上大压小”“上新压旧”“上高压低”方式建设,实现等量和减量替代,确保不突破1.08亿千瓦的煤电装机上限。二是建立落后煤电机组淘汰路线图,加大落后煤电机组的淘汰力度,对部分过剩煤电机组进行战略封存,作为应急电源提供备用以应对夏季高温、冬季供热期间可能出现的时段性电力短缺。三是综合利用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煤电的发电和供热效率。制定竞争性的发电政策,实现煤电的优胜劣汰。采用“发电权交易”的方式推动大机组对于小机组的替代,利用节能监控平台的监管优势推动煤电企业节能降耗。


为了加快山东电力转型进程,《山东电力转型报告》建议,按照“能建尽建”原则推动风电、光伏的发展;适度发展气电,以沿海的青岛、烟台、日照和省会济南为重点,规划布局一批天然气发电项目;适度加快核能的开发和利用速度,尽快推动荣成一期、海阳二期项目的建设,尽快推动荣成二期、海阳三期、荣成三期项目的开工和建设等。同时,推动“外电入鲁”提质增效,实现2030年规模倍增。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作为全国第一煤电大省,山东近十年来坚持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有效控制了煤电装机的增长,并通过本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外电入鲁”政策的推进,加快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目前来看,山东有望如期甚至提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且有望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标兵,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推动电力技术和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