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碳排放计算国家标准:目前,碳核算主要有三种方式: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实测法。

  碳排放计算国家标准

  目前,碳核算主要有三种方式: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实测法。

  1、排放因子法是适用范围最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碳核算办法,该方法适用于国家、省份等较为宏观的核算层面;

  根据IPCC提供的碳核算基本方程:温室气体(GHG)排放=活动数据(AD)×排放因子(EF)

  其中,AD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如每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蒸汽量等。

  EF是与活动水平数据对应的系数,包括单位热值含碳量或元素碳含量、氧化率等,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EF既可以直接采用IPCC、美国环境保护署、欧洲环境机构等提供的已知数据,也可以基于代表性的测量数据来推算。

  我国已经基于实际情况设置了国家参数,例如《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的附录二提供了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数据。

  2、质量平衡法可以根据每年用于国家生产生活的新化学物质和设备,计算为满足新设备能力或替换去除气体而消耗的新化学物质份额;

  对于二氧化碳而言,在碳质量平衡法下,碳排放由输入碳含量减去非二氧化碳的碳输出量得到:

  二氧化碳(CO2)排放=(原料投入量×原料含碳量-产品产出量×产品含碳量-废物输出量×废物含碳量)×44/12

  其中,是碳转换成CO2的转换系数(即CO2/C的相对原子质量)。

  3、实测法基于排放源实测基础数据,汇总得到相关碳排放量,包括两种实测方法,即现场测量和非现场测量。

  实测法基于排放源实测基础数据,汇总得到相关碳排放量。这里又包括两种实测方法,即现场测量和非现场测量。

  现场测量一般是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CEMS)中搭载碳排放监测模块,通过连续监测浓度和流速直接测量其排放量;非现场测量是通过采集样品送到有关监测部门,利用专门的检测设备和技术进行定量分析。二者相比,由于非现场实测时采样气体会发生吸附反映、解离等问题,现场测量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非现场测量。

  碳排放管理员报考条件

  碳排放管理员目前有三级和四级考试,详细条件如下:

  四级(以下具备其一即可):

  ① 中职(含在读)及以上学历;②累计从事相关工作3年及以上

  三级(以下具备其一即可):

  ① 本科(不含在读)及以上学历;②取得四级证书后从事相关工作满1年